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1933年6月12日,“世界通货经济会议”在伦敦召开,主要讨论1929-1933年危机后稳定各国汇率、降低关税和取消外汇和贸易限制等问题。由于各国不能在稳定英镑、美元和法郎等主要货币汇率上达成一致协议,世界经济会议最终草草收场。

——据《20世纪30年代国际货币竞争及对中国“法币”改革的影响》等整理

材料二

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1)特征:国际贸易增长几乎停滞;国家间外贸联系减弱。 原因: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面对危机,各国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人类对威胁其自身利益的全球性危机还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 (2)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也使得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信任危机。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一关键语句“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等反映了国际贸易的日益萎缩,联系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对各国的打击及各国纷纷抬高关税、各国缺乏必要合作等知识回答“形成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从材料一反映了贸易保护的盛行和材料二反映了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失望,结合教材知识“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等知识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9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这说明当时政府

A.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查看答案

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梅隆

A反对自行调节    B主张干预经济

C抨击经济改革    D相信自由经济

 

查看答案

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描述了如下内容,约德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迁往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在农场做农工。但是那里也并非天堂,他们所得的报酬远低于政府的规定。农工们进行反抗,竟然遭到警察的镇压。小说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美洲早期移民时期               B西进运动时期

C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             D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

 

查看答案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B.垄断组织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查看答案

1932-1933,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24%,美国的失业率为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29%,挪威的失业率为31%,丹麦的失业率为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44%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此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泛         B失业问题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信号

C在危机中损失最大的是德国         D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