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蓄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是
A.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发展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从1933年3月6日罗斯福下令全国银行休假,到同年6月16日铁路协调法的诞生,这100天中间国会共同通过15项主要立法,基本上扭转了罗斯福上台时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濒于崩溃的局面。上述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是
A.行政命令 B.经济立法 C.以工代赈 D.整顿银行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说,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由此看出罗斯福的执政理念是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发展
B.摆脱经济危机,大力发展经济
C.政府要关注民生,对国民要有责任意识
D.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可见,当时美国
A.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急需走出危机的困境 D.总统选举程序混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危机刚爆发的时候,胡佛总统立即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自愿地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他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此外,根据胡佛的建议,国会对公共工程也增加了拨款。联邦政府提高了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他一再召集企业界领袖们开会敦促他们稳定物价,但他却只在私下提意见而不愿公开干预。他虽然提出对各州的公共工程提供联邦补贴,但又坚决主张和维护传统的预算收支平衡原则,以避免联邦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并一再运用总统否决权来阻止有关法案的通过,胡佛看来,大国的主要企业“是建立在健全的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其经济体制和结构总的来看始终运转的很好,没必要对它们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调整”。总之,在整个反危机过程中,他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一只手,去收回他的另一只手所给予的东西,致使自己的某些责任和承诺变成一纸空文。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反危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