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到80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这种情况体现出苏联
A.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 B.新经济制度初现成效
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阅读下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苏联经济的年增长率(1951年—1985年)(单位:%) | ||||||
时间 | 1951—1960 | 1961—1965 | 1966—1970 | 1971—1975 | 1976—1980 | 1981—1985 |
苏联官方统计 | 10.1 | 6.5 | 7.8 | 5.7 | 4.4 | 3.5 |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 | 5.6 | 4.9 | 5.1 | 3.0 | 2.3 | 0.6 |
麦迪森的估计 | 5.2 | 4.8 | 4.8 | 2.9 | 1.8 | 1.7 |
苏联学者的估计 | 7.2 | 4.4 | 4.1 | 3.2 | 1.0 | 0.6 |
A. 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无参考价值 B. 六十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C. 七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进入衰退期 D. 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勃列日涅夫的这一改革措施
A.突破了传统的经济体制 B.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C.赋予企业生产充分自由 D.试图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有研究表明,“采取这一改革步骤,使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具体”。这是因为上述“改革”
A. 使当权者的利益受损 B. 完全背离了斯大林模式
C. 客观上造成思想的混乱 D. 使国家体制更加僵化
从1973年开始到1982年,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建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苏联对农业投资的数额,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关键
C.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农业 D.苏联的农业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
戈尔巴乔夫指出:“他是改革的先驭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戈尔巴乔夫的这一评价
A.充分肯定了勃列日涅夫改革
B.客观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C.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历史功绩
D.是对自身改革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