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其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的观点,并加以评析。

 

(1)变化:先提倡不同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的平等,主张一律论功行赏;后来主张贫富有别,反对普选权。 原因:前面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时,需要以“平等”激励民众革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阶级利益及其独裁统治。 (2)观点:虽然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强调克伦威尔是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评析: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尽管克伦威尔在革命中有专制和残暴的一面,但他的强权政治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英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进行概括: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第二小问可以根据克伦威尔身份和目的的变化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丘吉尔指出:“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丘吉尔认为虽然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强调克伦威尔是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第二小问,首先发表对这一观点的看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克伦威尔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牛顿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爱因斯坦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如果你要解决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你就不要去理会你自己的限制。

材料二 据英国米切尔怀特《牛顿:最后的巫师》记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个收藏者手里购买了一批有关牛顿的秘密资料。通过几年的研究,凯恩斯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了一次名为牛顿其人的演说,给出一个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牛顿形象,即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

1942年,爱因斯坦为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撰写了一篇文章,对牛顿的一生作了如下评价:只有把他的一生看做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概括他们取得科学成就的共同条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和爱因斯坦评价牛顿的不同观点并分析成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建铁路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

材料二 著名教育家罗家伦在谈到詹天佑早年决心投身铁路事业时说:我们应当回想那时侯中国的朝廷、社会是如何的保守愚蒙,对于新器新知是如何的深闭固拒。光绪二年(1876年),詹氏虚年16岁,正进到美国纽海芬的海滨中学读书的时候,国内由吴淞通到上海的小铁道,方才行车,当地读圣贤书的士绅,领导着愚昧的民众,认为这件怪东西破坏了风水,危险到生命,居然把它全行拆毁,并且主张要把铁轨投入海中。在国内这种昏暗的气氛之中,这个聪明却是不善言辞的孩子,居然去学这套万人咒骂的东西,不为动摇。回国以后,也决不改业,专心致志要为中国建筑重要的铁路路线而努力。在伶俐的人看来,以为'其愚不可及也,在这位笨人则以为愚公移山是可能的。

材料三 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因为中国工程师将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1)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阻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

(2)周恩来称赞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这样说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时珍24岁正式随父行医,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他发现历代的医药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他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猎人请教;他先后到过湖北武当山、江西庐山、江苏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集药物标本,品尝草药,辨别药性。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在他61岁时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材料二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总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原因并简要概括写作过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特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认为,继毛泽东模式后,形成了邓小平模式。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不断进行修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体现的改革思想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首先,社会主义不是贫困,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其次,要发展生产力。第三,要改革开放,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对发展生产力有用的东西。第四,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因此,就必须坚持四顶基本原则。邓小平本人把他的上述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据《世纪大讲堂》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邓小平模式。(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叙述通顺流畅)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来,在毛泽东的每一个逢十整数诞辰,都会举行高规格座谈会或纪念大会,时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也会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从1983年以来,领导人的每次讲话各有侧重。

1983年,胡耀邦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讲话,提出继续推行他晚年错误的一套担心公开揭露他的错误会造成信任危机把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因晚年失误而一笔勾销三方面的看法,都是不可取的。从1993年开始,每个整数年份的毛泽东诞辰纪念大会,领导人讲话都会重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每一代领导人都会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表述。1993年,江泽民在前述表述的后面加上了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2003年,胡锦涛在江泽民讲话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2013年习近平的讲话,新增了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的新表述。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性贡献。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评价毛泽东的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