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3月12日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3月12日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审判(东京审判)的正确性提出质疑。他称,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的,应该说是战胜国一方作出的裁决。言论一出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猛烈批评。

——2013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二战各国伤亡情况统计总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倍质疑东京审判的理由及其认为合理裁决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的合法性简要分析60多年来日本一直在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原因

 

(1)理由:东京审判是战胜国单方面的裁决。 合理的“裁决”:应该用日本自己来决定,也就是“罪犯审判罪犯”。 (2)审判的合法性:日本法西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给世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灾难;同时,日本也是战败国,根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等;以及日本天皇颁布了投降诏书。 原因:外部原因:冷战时期,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扶植日本,保留天皇,放松对日本的战争责任的追究;内部原因: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右翼势力死灰复燃,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战争罪责;此外,还有日本民族特性等因素。 【解析】(1)理由: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战胜国一方作出的裁决”可以看出安倍质疑的原因是认为东京审判是战胜国单方面的裁决。所谓“合理的裁决”是:由“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的”可知他认为合理的“裁决”应该用日本自己来决定,也就是“罪犯审判罪犯”。 (2)审判的合法性: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二可知二战给世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日本法西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同时,日本也是战败国,日本天皇颁布了投降诏书。另外是根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中的规定,也是依据。原因:60多年来,应该指的是二战结束的60多年,这需要结合这一段时间国际、国内的形势和发展趋势来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外部原因是,冷战时期,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扶植日本,保留天皇,放松对日本的战争责任的追究;内部原因是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右翼势力死灰复燃,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战争罪责;此外,还有日本民族特性等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9月9日,做客白宫的丘吉尔提出了一份关于意大利投降后战略局势的备忘录。丘吉尔提出英国可以派遣一支强大舰队参加对日作战,英方愿意将这支舰队置于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的指挥下。尽管罗斯福对丘吉尔的计划饶有兴趣,但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表示反对,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不置可否,这次讨论未能就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问题做出决定。1944年1月,欧洲战场进一步改善使得英国有可能比预期更早将一批舰艇抽调到远东作战,英国驻美国海军代表向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全建议,英国特遣部队可以在1944年4月派往太平洋战场。不过,金以太平洋战场缺乏足够的基地容纳更多海军力量为由婉拒了这一提议。

——摘编自胡杰《浅析二战后期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提出参加太平洋战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婉拒英国参加太平洋战场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特勒并没有制定征服世界或关于别的任何事情的计划。他认为,别人会提供机会,并且他会抓住它们。……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别处寻找那个提供机会的人,这个机会希特勒会利用的,而那个人也就这样给走向战争以第一推动。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一地位的候选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提供机会给希特勒的事件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反映的英国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事务,必须从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入手。这次危机主要殃及先进工业国家……中国贸易从来没有超出国际贸易总额的一个很小份额,而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与在日本或在欧洲国家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一个以白银作为法定货币经济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危机的影响。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外贸量在19291930年之间保持稳定,而在19301931年之间则增长20%以上,1929年,新的关税税则生效——这是国民政府采取断然外交政策的产物——海关税收增加了一倍多。此外,1930年后改以黄金代替白银征收进口税,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的影响中解救出来。在工业国家正经历严峻的苦难时,上述种种导致了相对的稳定感。

按日本改革派——陆军军官、右翼反对派、某些知识分子以及通常对领导不满的人——的观点……如果日本要继续作为一个能生存下去的国家,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似乎就是大胆地将中国置于日本的彻底控制之下。这一过程开始于19 世纪末,而日本的几代人逐渐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然而这种支配势力有许多因素。一个是军事和战略的,与日本的实力与其他强国实力的对比有关。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它自己有权利成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在于它可能成为日本面临的潜在敌人,特别是俄国的一个基地。第二个是地理和经济的,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外贸的国家的生存条件。很简单,中国曾是大豆、铁、棉花和其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还是占日本出口总量1/5到1/4的市场。第三个因素更多是心理和文化的。日本人认为,作为一个曾成功地进行自我变革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走向类似的变革道路。最后,也许比上述因素更为重要,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与国外事务之间的联系,要求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重新调整国内社会和政治优先事项的运动的反映。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出现时拥有相对稳定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改革派解决危机的办法。

 

查看答案

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词条也叫词目,是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下列各词释文摘引自不同的工具书。

释文

工具书

宗伯

是古代专门管礼制的官职。《周礼》的宗伯一职,后世逐渐演变而成为礼部。宗伯有大小之分。大宗伯是正职,“掌以血祭社稷”;小宗伯是副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宗伯以下,有专管祭祀宗庙的官叫肆师。有专管丧葬冢墓的官叫冢人,等等。

《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宗庙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战国策·燕策》:“燕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后世自大夫以下的宗庙都称为“家庙”。宗庙也可代称王室或国家。

《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宗器

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器物。《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重之以宗器。”杜预注:“宗庙礼乐之器,钟磬之属。”《国语·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宗法

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统远近来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其主要精神就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做法是划分大宗、小宗,以此达到巩固封建的世袭统治。

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

利用材料与所学商周政治制度史的相关知识,编辑关于“宗法制”词条的释文。(要求:明确写出释文内容,层级清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

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

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概括西周分封对象的类型及受封者的义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西周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发出周亡矣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