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我国在制订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

我国在制订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A. 三个方案都可行

B. 只有第一个方案是可行的

C. 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D. 三个方案都有冒进的倾向

 

D 【解析】从数据看,第二个方案的预订目标的增长率要求太高,尤其是农业方面,基本不可能完成的,第三个方案一定程度上是对第二个方案的纠正和调整。说明三个方案均有冒进的思想,故D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剑桥中华民国史》认为,在民国的头十年中,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但在1914~1918年间,直接投资很少。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减弱

B. 民族工业抵制外资工业

C. 经济发展受国际环境影响

D. 政府政策大力干预经济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 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 外国商品倾销内地拥有免税优势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查看答案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④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B. 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

C. 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

D.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查看答案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

A. 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查看答案

对下图时间轴所列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内在动力

B. 殖民扩张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推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 世贸组织建立标志着全球化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