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我国实行“利改税”(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政策试点后,某国营企业利润逐渐形成的利税占比如下,据此分析可知
A. 改革促使国企效益显著提高
B. 高税率严重增加了企业负担
C. 彻底打破了指令性计划体制
D. 调动了国营企业生产积极性
读下列四幅宣传画,根据图文信息,宣传“大跃进”的是
A.
B.
C.
D.
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
A.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 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 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 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我国在制订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A. 三个方案都可行
B. 只有第一个方案是可行的
C. 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D. 三个方案都有冒进的倾向
《剑桥中华民国史》认为,在民国的头十年中,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但在1914~1918年间,直接投资很少。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减弱
B. 民族工业抵制外资工业
C. 经济发展受国际环境影响
D. 政府政策大力干预经济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 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 外国商品倾销内地拥有免税优势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