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13年9月对中亚的访问中,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13年9月对中亚的访问中,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复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请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不仅传承了古老的历史记忆,而且昭示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的合作方向。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综合国力强大时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性开拓,不是建立在战争征服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在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周民良《中国经济报告》

材料二“整个丝绸之路,按直线距离计算总共为4200英里,按实际路程计算则为6000英里,即相当于地球赤道长度的1/4。张骞是所有中亚地理探险家中最伟大的一个;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交通干线中最长的一条,是连接各民族和各大洲之间最有意义的链条。”

——斯文赫定(瑞典)著《丝绸之路》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形成及长期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主席马克乌赞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国与中亚、欧洲的合作,这肯定能够引起各方的共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什么肯定会引起各方的共鸣。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当今新丝绸之路与古代丝绸之路有哪些不同之处。

 

(1)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合作共赢的对外交往方式;张骞等人的探险精神;西方人对中国丝绸等商品的需求 (2)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中亚与欧洲的合作;②丝绸之路曾给沿线国家或地区带来经济文化的繁荣,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历史记忆;③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趋势,各国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④经济带建设,无疑为相关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提供了新机遇;⑤经济带可使各国经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各国经济的交流和互补性;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⑦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得到世界各国信任;⑧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多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为相关国家在更广泛领域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①当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范围、方式更加广泛;②当今交通与通讯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更有利于克服自然险阻;③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沿线各国政府发挥的作用更强,从而使各方面的交流更加深入,更注重于交往机制的建设;④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区或国际局势的影响,面临的国际环境比古代更为复杂。 【解析】依据材料二“视中亚为联通欧亚的物流、资源、经济乃至政治枢纽”、“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以及材料三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再从中东和中亚的资源和地理位置、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和当前经济困难等方面回答概括即可。 依据材料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复兴”“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的信息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目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依据所学从合作范围、技术问题、交往机制以及国际局势等方面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提出“据美国最近经验——成长缓慢、生产力下降——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自由。…相反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此主张提出背景

A. 胡佛政府反危机举措失败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新经济的出现

D. 美国陷入“滞涨”困境

 

查看答案

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磅)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B. 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C. 英美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

D. 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衰退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 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

B.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 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D. 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查看答案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在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实现集体化,但农业的产量确是非常的令人失望。这说明

A. 一五计划严重脱离了当时苏联国情

B.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化的道路弊端严重

C. 农业集体化拖累了苏联的工业建设

D. 战争环境致使苏联忽视了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

2006年5月英国《卫报》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形成真正意义的全球化的关键是

A.苏东国家转向市场经济

B.国际组织促进交流合作

C.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D.美国实施单极世界战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