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解析】A项是1949年3月,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是1949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由题干中“1954年”“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大人民获得选举权,C项正确。D项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查看答案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查看答案

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 人民的迫切愿望

B. 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 知识分子的共识

D. 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贫富不均

B. 莠民作乱

C. 民性懦弱

D. 吏治败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