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2年3月中共中央局召开江口会议,讨论中央红军行动方针问题。毛泽东提出红军应...

1932年3月中共中央局召开江口会议,讨论中央红军行动方针问题。毛泽东提出红军应集中力量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党和群众基础比较好、地形条件比较有利的赣东北方向发展,然而中央局多数人坚持临时中央的主张,力主红军主力夹赣江而下,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这表明当时:

A. 中共中央失去共产国际指导

B. 中共中央内部存在路线分歧

C.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深入人心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尚未成立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期间,中共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1935年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故A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故D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材料信息是江口会议上毛泽东主张向农村进军,临时中央主张向城市进军,这说明此时中共中央内部存在路线分歧,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论“中体西用’,》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梗桔与荆棘,寝寝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作者意在说明:

A. 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B. “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

C.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

D.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

 

查看答案

从唐人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制相比,宋代

A. 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

B. 糊名法保证了考试更加公平

C. 考生在朝中已没有权贵支撑

D. 学子更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

 

查看答案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名篇《今别离》中写到:“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人所述现象发生于

A.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新航路开辟时期

 

查看答案

就北魏“均田制”,著名学者黄仁宇做了如下的归纳:“魏之‘三长’、‘均田’以及(其后)各朝的‘府兵’,都系用‘间架性的设计’作基础,也就是先造成理想上的数学公式,广泛地推行于各地区。行不通时,互相折衷迁就,只顾大体上在某种程度上的可行,无意以条文作主,凡事认真。这种办法施行至公元775年安禄山叛变时,已不能继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政府制度在实际推行中受挫

B. 材料分析出唐朝灭亡的原因

C. 黄仁宇否定三长均田府兵制

D. 材料认为政府执行力度不够

 

查看答案

南宋宰相杜范在描述宋朝的政治制度时说:“凡废置予夺,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得以缴驳,台(御史)、谏(谏官)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由此可知他认为这一制度

A. 确保了君主决策的正确性

B. 起到了消除君主专制的作用

C. 体现了君臣共治的理想

D. 军国大事均由朝臣议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