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图强主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图强主张,未得响应,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2.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拉开了百日维新的序幕。

3.1899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津地区扩展。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向京津地区扩展,列强派兵干预。

4.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在日本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清政府相继推行“新政(1901年开始)”和“预备立宪”(1906年开始)。

6.1902年11月,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爱国学会。

7.1904年2月,日本对驻守旅顺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

8.1909年9月,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就所谓“间岛问题”达成妥协,引爆此后国会请愿运动。

9.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

10.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1.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2.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国网《辛亥革命大事年表》

材料为辛亥革命的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范例: 论题: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革命救国方案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阐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寻求救国方案:维新派希望走改良的道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发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人自主意识的觉醒;农民阶级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了义和团运动,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爱国知识分子通过创办学会报刊等积极宣传爱国思想,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为中国救国找到了真正的科学理论。随着日俄战争中国民族危机更加严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要求维护民族权益保路运动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中国救亡运动达到新高度。 总之: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面前,中国社会各阶层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还可以把维新变法等事件作为背景从辛亥革命背景的复杂性的角度分析阐述)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从表中提取相关联的历史信息,以这些信息为基础拟定论题,观点必须明确。比如第1——6则信息说明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农民阶级、革命派、清政府和爱国知识分子分别掀起的民族救亡活动,由此得出“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革命救国方案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的主题。然后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如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发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人自主意识的觉醒;农民阶级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了义和团运动,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清政府推行了旨在自救和消除革命思潮的“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结果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但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爱国知识分子通过创办学会报刊等积极宣传爱国思想,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为中国救国找到了真正的科学理论等。 评分说明: 观点明确;观点必须涵盖两则表格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十二月在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顺治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顺治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三次共圈占土地约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35万余项,一晌约15亩),“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李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农民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清初战事频繁,所受地亩并未能悉心耕种,“致失耕种之业,往往地土旷废。”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宣布停止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材料二圈地的现象很早就在英国发生了,不过到15世纪末羊毛价格迅速上涨时,圈地运动才大规模开展起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薄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2%,大部圈占地变成牧场。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加速了圈地的进行,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18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项共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英圈地运动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中国圈地运动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查看答案

1971年西方十国集团针对美国接连爆发了美元危机重新调整黄金确定货币价值的固定汇率,美国同意把美元贬值7.89%,1973年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修改国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条款的建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这材料主旨在于说明:

A. 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B. 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得已实现

C. 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束缚已崩溃

D. 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因时而变

 

查看答案

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内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地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国防力量十分薄弱。……但很快苏联就从一个“扶木犁穷国”发展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强国,其得益于

A.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D. 斯大林模式的推行

 

查看答案

1698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代表英国与别国政府谈判,签订了反法联盟密约,但这么大的事情直到1700年才为议会和政府所知晓。尽管议会表示不满,但威廉却行之泰然,认为这次行动并未明显超出他的特权范围。威廉的这一做法实质上反映了:

A. 议会主权原则在英国尚未确立

B. 王权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被削弱

C. 国王议会共享权力有历史渊源

D. 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形同虚设

 

查看答案

某学者认为:“他们的目的只是想把基督教变成具有更多人情味和世俗色彩的宗教,让基督教多一点儿人情味,少一点儿神圣性;多一点儿尘世色彩,少一点儿天国气味。”他们所发动的这场运动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清教徒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