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由哪个历史事件引起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革命
允许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并可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 鸦片战争后 B. 中法战争后
C. 甲午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作者曹润堂)这首写于1895年的诗歌反映了哪一场战争的情况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土地分”。这首流传于19世纪中期的民谣反映的相关史实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 土地改革运动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下图所示的青铜猪首,原为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饰物,但在近代被西方列强劫掠,劫掠者是
A. 英法联军
B. 日俄列强
C. 德美列强
D. 八国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