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由古至今伴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官僚系统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公文的传递沟通各部门信息,使政令上传下达。诸如上计(各地定期汇报情况)、司法审批、一般行政事务、军奏情报、监察等,无一不需要借助文牍来实现。皇帝(秦始皇)实际上也是凭借文牍来掌握政局。
——《中国政治制度导论》
(1)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始皇“凭借文牍来掌握政局”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1919年5月的中国新闻摘编:
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透露:“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即山东青岛)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5月2日,《晨报》在头条位置登载林长民的文章:“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2)材料中的“胶州亡矣,山东亡矣”指的是什么?由它引发的近代中国重大事件结果如何?
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
(3)上文中“代表”参加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下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是哪一政治理论的实践成果
A. 人民民主专政
B. 政治协商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一国两制”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D.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下图所示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
A.发动大规模会战
B.进行积极抗战
C.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D.坚持游击战争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歌颂
A. 秋收起义
B. 二万五千里长征
C. 开辟敌后战场
D. 千里跃进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