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对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
A. “南北问题”即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问题
B. 邓小平是针对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形势提出的
C. 抓住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的最主要矛盾
D. 使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终确立
《中国瓷都章程》写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是在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这一讲话的现实意义是
A. 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C. 有利于打破“右”的思想的禁锢
D. 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
1987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说:“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导致的结果不好……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上述言论表明
A. 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
B. 改革开放的实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 邓小平注重利用国际交流发展本国经济
D. 民生问题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下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他在这一时期
A. 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
B. 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
C. 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
D.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 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 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 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