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早期,一位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该运动的积极影响,其中不包括
A. 破除旧有伦教,冲击儒家思想
B. 变革文字语言,冲击封建文学
C. 提倡民主共和,抨击君主专制
D. 动员青年学子,革除社会旧弊
晚清至民国,中国在外抗强权和内求变革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先进中国人针对“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和“在这种制度和文化统治下的民众的种种弱点”提出了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民族、民权、民生”
D. “民主”“科学”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材料有可能出自
A. 《海国图志》
B. 《孔子改制考》
C. 《民报》
D. 《新青年》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即西学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这种“仿效”开始于
A. 洋务运动
B. 维新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895年,严复在《直报》上连续发表政论文章,痛诋尊崇君主专制思想,而盛赞西方民主政治;指斥“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而人民才是国家的“真主也”。据此推知,严复
A. 坚持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B. 宣传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C. 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
D.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
A. 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
B. 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
C. 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D. 以“中西会通”传播西方近代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