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苻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捕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

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的思想能被当时的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

 

(1)差异: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的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来劝诫君主行德政;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通过正君心学说,要求君主”存天理,灭人欲”, (2)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思想内涵;继承、发展传统思想并予以创新;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前意识等。 【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而妖孽生矣”并结合所学,归纳为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来劝诫君主行德政,根据材料一“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并结合所学,归纳为朱熹从“理”的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第二小问缘由,结合所学,从董仲舒、朱熹创立或发展儒学的思想渊源的方向思考,董仲舒可以从借鉴阴阳五行学说的角度归纳,朱熹可以从吸收佛、道理论的角度归纳。 (2)根据材料一“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正君心是大本”和材料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符合需要、超前意识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崭新的21世纪,党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新发展表现在

A.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问世

C.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 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查看答案

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基于此,我国积极探索

A. 发展外向型经济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上言论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查看答案

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 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 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C. 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 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查看答案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荫。诚可举政洽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 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C. 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 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