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家“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家“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古文史料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认为儒家与佛教都是圣人之学,对治世治心都有帮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契嵩和尚是看到了当时儒家文化的庞大影响力,想借助于儒家文化来宣扬佛教,这是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的表现,故A项正确;佛教与儒家在宋以前就开始了合流,“开始出现合流”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虽认为儒教和佛教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儒教仍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其统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故CD项均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的主要原因是

A. “四书”“五经”被定为学校的教科书

B. 儒家思想经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 儒学全面汲取了佛教、道教的有益内容

D. 孔子的主张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需求

 

查看答案

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实现对外在天理的体认,王阳明则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中,通过致良知即可恢复固有的天理,尽管二者致思路径不同,但他们共同的积极意义在于

A. 通过发奋立志、道徳自律,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B. 建立伦理本体,自觉遵守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C. 鼓励人们独立思考,提高整个民族的思辨水平

D. 教导官民存理去欲,消除等级,建立和谐社会

 

查看答案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 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 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 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 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查看答案

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

A. 无为而治

B. 礼法并用

C. 礼乐仁政

D. 严刑峻法

 

查看答案

经济的发展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这种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好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各国在经济中主要奉行什么政策?原因是什么?

(2)依据图说明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