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中这样追述写作《劝学篇》(1898年4月撰写)的原委:“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这表明张之洞
A. 代表新旧不同的势力
B. 对西方先进技术失去信心
C. 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出路
D. 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 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从此改变
D.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某一绘画特点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说明了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据此,这一绘画艺术。
A. 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B. 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点
C. 迎合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取向
D. 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
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德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文化氛围的宽松
B. 科考功名的需要
C. 印刷成本的降低
D. 主流思想的演变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A. 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B. 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D. 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A. 权力制衡
B. 君主立宪
C. 天赋人权
D. 社会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