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 丞相制与刺史制
B. 郡县制与刺史制
C.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皇帝制与郡县制
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 三省六部制度
C. 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 科举选官制度
杜甫24岁时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留下《望岳》一诗,其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之称源于
A. 西周分封制
B. 西周宗法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九品中正制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绝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毛泽东
材料二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
(3)材料二中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5)说明材料一和四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怎样的个人品质。
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特不知我民族自有此能力焉否也?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竟亡,间不容发,而悉听我辈之自择。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年)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日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1921年)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
材料三中世纪时,天主教之势力空前强大并占据支配地位,封建割据严重,王权弱小。14、15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的君主也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崔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这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势力,
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的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推动英、法等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及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比较近代欧洲与中国寻隶建立民族国家的进程有何不同?从中你获得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