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一项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
A. 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B. 生物不是不变的,会发生变异
C. 生物界现存的物种没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D. 生存竞争的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2: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3: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4:“神舟七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和材料2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3中,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解决了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3)以上材料中体现的我国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2: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结束了我国的无核时代。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当时,前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科技封锁,又正值困难时期,我国科学家、解放军和工人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
材料3: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 重大成就 | 作用和意义 |
1961年 |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
1965年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
1973年 | 南优2号杂交水稻育成 | 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
1988年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 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
1999年 | 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
2003年 | “神舟5号”飞船把杨利伟送上太空,成功返回 |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2说明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的背景。
(2)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原因。
(3)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以下是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活动中的一份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
A. 钱学森
B. 袁隆平
C. 王珩
D. 杨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