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较,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征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 “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 “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C. “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 “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是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强烈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B. 缺乏明确的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 否定其排外主义
B. 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 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 全面赞扬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