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下诏州郡“度田”,触及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引起了叛乱,东汉政府只能与之妥协。自此西汉中期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此事造成东汉时期
A. 田庄经济逐步形成
B. 地方割据势力产生
C. 小农经济极度衰退
D. 流民问题不断出现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兼并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到了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一称谓的变化说明
A.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D. 农民的经济地位的降低
“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命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至雍正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各省。”军机处职能的变化表明
A. 取得与内阁相当的地位
B. 皇权专制逐步被弱化
C. 避免了大臣的专权乱政
D. 逐步成为了中枢机构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上宋哲宗的折子中认为:“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表明
A. 三省制削弱了中央集权
B. 三省具有了最终的议定权
C. 三省制削弱了君主专制
D. 三省制出现了运行的低效
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进奏院逐渐形成。藩镇通过进奏院了解唐朝中央的动向,或顺势而为,或表明自理的利益诉求;同时唐朝中央通过进奏院了解藩镇动态,因势利导,维护中央威信。由此推断朝廷设立进奏院的目的是
A. 加强君主专制
B. 缓和中央与地方间的对立
C. 削弱中央集权
D. 提高当时地方的行政效率
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
A. 服饰适应国家统一需要
B. 纺织工艺水平进步大
C.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
D. 服饰色彩的地域性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