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7,20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7,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的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1)材料一提到的“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2)材料二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材料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伸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炯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3)据材料三,分析两则条约原文最大的不同之处。

材料四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而且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阐述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原因: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态度:义战(解放中国)。 (3)《南京条约》体现商品输出;《马关条约》体现资本输出。 (4)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逐渐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 (5)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1)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这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原因:由材料二中的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可以得出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由“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可得出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态度:由材料二中所说,中日之间的战争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可得出其态度。 (3)由材料三中的“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炯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可得出,《南京条约》体现商品输出;由“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得出,《马关条约》体现资本输出。 (4)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日本侵华史实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到战争规模扩大,1937年七七事变逐渐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然后战争结束于1945年,可以推算出战争长达十四年。意义:需要注意审题,题目只要求回答“国际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角度回答即可,具体就是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后,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这就是

A. 《土地法令》

B. 《和平法令》

C. 《四月提纲》

D.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查看答案

巴黎公社的伟大意义是

A. 标志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标志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变成科学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共产国际的建立

B.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

C. 马克思、恩格斯参加了工人运动

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期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主义,它对资本主义的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以宣传和示范的方法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之一是

A. 傅立叶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查看答案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