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材料二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掌握。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里克利演讲词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3)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特点:直接民主(人民主权)。 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3)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议会主权; 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4)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1)史实:题目要求“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由于是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所以结合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史实来说明即可,具体就是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特点:题目要求“据材料二概括”,由材料二中的“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掌握”可以得出直接民主(人民主权)。 成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具体从其城邦特点、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角度思考,即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3)题目需要结合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回答,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议会主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4)如何: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四中的“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主权在民;再结合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其他内容可以得出还有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意义: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7,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的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1)材料一提到的“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2)材料二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材料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伸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炯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3)据材料三,分析两则条约原文最大的不同之处。

材料四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而且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阐述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查看答案

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后,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这就是

A. 《土地法令》

B. 《和平法令》

C. 《四月提纲》

D.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查看答案

巴黎公社的伟大意义是

A. 标志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标志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变成科学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共产国际的建立

B.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

C. 马克思、恩格斯参加了工人运动

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期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主义,它对资本主义的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以宣传和示范的方法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之一是

A. 傅立叶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