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的枪声划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漫漫暗夜,打开了历史沉重的闸门,点燃起“振兴中华”的熊熊烈火。下列关于武昌起义的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一项是
A.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约法《鄂州临时约法》诞生
B. 武昌起义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C. 中国第一批资产阶级政党共进会、日知会诞生
D. 武昌起义后潜伏着失败危机
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学,附会孔子改制以言变法。其与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者,本自不同。故先祖先君(指其祖陈宝箴及父陈三立)见义乌朱鼎甫先生一新《无邪堂答问》驳斥南海公羊春秋之说,深以为然。”对此理解正解的是
A. 陈寅恪维护公羊学的真精神
B. 维新思想宣传受到诸多阻碍
C. 戊戌变法理论有其缺陷之处
D. 康有为违背经世致用的精神
南京大学学者张海林先生认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王朝的抵抗政策存在“揖民攘夷”政策,即除了正面与英法侵略者作战、交涉外,还从侧面组织力量进行第二条战线的抵抗,即由地方官绅出面,召集民众,组织团练,出击和扰乱侵略者,而皇帝和地方官则佯装与己无干,暗中进行操纵,给予扶持。据此可以推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晚清政府
A. 侧重于创新作战形式
B. 得到民众的积极支持
C. 作战手段较灵活
D. 抵抗意识比较强烈
有人提供了清朝两份对比名单:第一份名单上的人是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刘子壮、陈沅……第二份名单上的人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袁世凯。第一份单上的人都是清朝的状元,第二份名单上的人都是清朝的落第秀才。两份对比名单说明
A. 清朝教育的落后
B. 八股取仕制的弊端
C. 非官员创新力强
D. 科考水平与才能成反比
《书林清话》卷二: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刑部言,诸习学刑法人,合用敕令式等,许召官委保,纳纸墨工真(具),赴部陈状印给,诈冒者论如盗印法。从之。”这说明北宋时
A. 已经有保护版权的意识
B. 治安状况不好,盗窃盛行
C. 创办了专门的司法学校
D. 活字印刷术逐渐流行起来
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据此图分析得知
A. 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B. 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繁荣
C. 政治局势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 土地兼并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