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B. 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 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D. 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1956年陈云指出:“夫妻店担心进不了社会主义,我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混沌、汤团。”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结束
D. 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在“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之下,新中国对民族主义国家的认识深受苏联两大阵营理论的影响,将民族主义国家视为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一部分。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宣布在外交上采取“继续坚持和平政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方针,并在1954年7月逐步形成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新的外交战略。这一战略转变有利于
A. 拓展我国外交的国际空间
B. 缓和两极格局的紧张局势
C. 推动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
D. 实现我国外交的独立自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战线的政权。”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背景是
A. 全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
B. 多种经济成分和多阶级并存
C. 四大阶级共同参加了革命斗争
D. 没有对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A. “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B. “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
C. “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 “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
在1946年召开的政协会议上,国民党坚持先军队国家化才能政治民主化,共产党坚持军队国家化必须以政治民主化为前提。这种顺序之争实际上是
A. 政治体制民主与独裁之争
B.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
C. 国共两党主导政权之争
D. 国共两党舆论主导权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