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毛泽东说:“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

毛泽东说:“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体现的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析】根据材料“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可知该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B。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与材料无关,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D.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上述材料最有可能来源于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追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倒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黄宗義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这是对孟子“民责茗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扳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是对先秦儒家“性也,天之就也”(《孟子•解蔽》)的“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不同之处。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

材料二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要突破传统政治的鹿敗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蕴的社会基础存有某种相似性。但因二者的现实环境却存在着根本区别,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择有力的思想运动。

——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蘊及其影响之比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历史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选《礼记》活《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意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选《礼记》活《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五道

 

 

——摘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科举取士考查人士的哪几方面能力?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2)据材料二分析,到了宋朝,在科举制影响下,产生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对于这些观念,你怎样评价?

材料三“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3)材料三中“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是什么?材料中认为“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范畴,且不同时代有看不同的历史特征。目前学术上认为经济全球化最初发端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5世纪以前,东西方社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因而也不可能在大的范围内形成持久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摘编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研究》

上图反映的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及史实。请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阐述你对该论题的理解。(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