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据材料说明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观点:新航路开辟或世界联系的加强对欧洲有利,对世界其他地区则是灾难。 观点一:赞同。 理由: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通过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增加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其自身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世界其他地区国家带来了灾难。 观点二:不赞同。 理由:虽然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增加,但在其殖民扩张过程中,加强了世界不同地区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也传播了其先进的文明,客观上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新的社会变化。 (若答其他观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核心观点:根据“在l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 可选择赞同,以革命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国家、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影响说明理由。选择不赞同,以文明史观从促进世界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被殖民地区的进步说明理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农业的突出进步,首先表现在产量的增加,可以大体满足人口急剧增长的需要。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时期的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或从事商业性农业经营,棉纺织业成为不可或缺的副业生产。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更加突出,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农村制造业最先出现于英国并在那里发展得最成功,尤其在毛织品的纺织和编织方面。到了1700年,英国产业开始普遍倾向乡村化而不是城市化,并严重依赖于发放(包买商)制度。18世纪的英国保持著一种独特的土地制度,一端是一些大地主,另一端则是大量没有土地以工资为生的劳动力。自耕农的数量在18世纪持续减少。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普遍采用轮耕法种植,传统农具得到改进,从而实现了一场令人欣喜的技术变革,为英格兰正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纪中国、英国农村发生的相似变化?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中英两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其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农村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因为国家

A. 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刊登《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一文,概括出不同时期的关键词。符合“一五”时代特征的是

A. 工业增速、奠定基础

B. “大跃进”、大倒退

C. 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D.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原材料、资本和劳力的国际流动加速。这一现象反映了

A.政治多极化趋势                          B.政治民主化趋势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军事合作化趋势

 

查看答案

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其中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