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所评价的是
A. 李贽《焚书》《藏书》
B. 顾炎武的《日知录》
C.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 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政治改革的条件
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D. 社会教化的作用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赞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不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C.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D.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
A. 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
B. 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
C. 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
D. 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