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前往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西行路上,他走过八百里大沙漠,“上元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有时忍饥挨饿,有时盗贼威胁,但玄奘志向坚定,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他曾被高昌王阻留,但毫不动摇,绝食三日,以死明志。到达目的地后,历经十七年学遍了当时佛教的大小乘各种学说。

643年,玄奘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备载唐代西北边境至印度的疆域、山川、物产、风俗、政事和大量佛教故事和史迹,成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珍贵文献。他还把印度的天文、历算、医学、逻辑学乃至制石蜜技术等介绍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脊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回国受到唐太宗热情接待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为何被誉为“中国脊梁”。

 

(1)原因:唐太宗崇尚文治,推崇佛教;佛教思想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唐初社会现实的需要;玄奘佛法精深且德行高尚(不畏艰难、志向坚定、忠诚爱国、虔诚和执着等)。 (2)玄奘西行体现舍身求法的精神;玄奘翻译的佛经和著述为研究佛教、西域和印度文化提供了珍贵文献;玄奘的西行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解析】(1)且佛教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加强他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同时由于玄奘个人的品德学问,从而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 (2)玄奘在西行过程中遭遇到无数的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西行,并最终“学遍了当时佛教的大小乘各种学说”,体现了舍身求法的精神;玄奘归国后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并撰写《大唐西域记》,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珍贵文献”,同时“还把印度的天文、历算、医学、逻辑学乃至制石蜜技术等介绍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做出巨大贡献,所以说玄奘是“中国脊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与各报记者谈话中说:“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故目前吾国惟一急要之问题,乃为如何挽救此已就崩溃之国民经济,而使人民获得相当之生活?为如何解决货弃于地而民困之矛盾可耻的现象,而谋国民经济之发展?”“……须有一个运动继生活运动而起,其名为‘国民经济之建设运动’.此国民经济运动,乃以振兴农业,改良农产,保护矿业,开发矿产,扶助工商,调节劳资,开辟道路,发展交通,调整金融,流通资金,促进事业为宗旨,而已革除苛捐杂税,减免出口税,与要求新宪法之实施,禁止纸币之乱发,为建设国民经济之初步。”

(1)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

(2)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活动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代,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广文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七学。由国子监掌管“训导之政”,各学分设博士、助教主管施教。国子学只准收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和从二品以上曾孙;太学只准收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和从三品曾孙。只有律学、书学和算学才允许的收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在地方州县也设有经学博士、助教,主管教育本州县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和管理体系。

宋承唐制而略有所减,中央设国子学、大学、四门学三学,州县也各设州县学。国子学收朝廷七品官以上子孙,太学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资格限制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至南宋时,国子学也并入太学,官学的层次和管理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此同时,书院兴盛。南宋许多著名理学家都热心于书院教育,如朱熹就先后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书院为有志于学术的士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书院与家庭教育、蒙养教育等民间教育组织形式,是构成宋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学校教育有何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九卿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A. 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 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 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 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