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清的地方武装大多是由在乡官吏和科举出身的士绅建立起来,如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

晚清的地方武装大多是由在乡官吏和科举出身的士绅建立起来,如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即便他们掌握一地财权、军权甚至部分人事权,也没能形成地方割据。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缺乏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

B. 晚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 地方武装军事实力不够强大

D. 科举制度固化了中央权力的合法性

 

D 【解析】材料特别提到了科举出身,其实是在强调由于科举制度选拔官吏的权力在于中央,所以也就没能形成地方割据,即是科举制度固化了中央权力的合法性才没能形成地方割据,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基础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度的作用而非晚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的作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地方武装军事实力不够强大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界对“张献忠屠川”一直争论不休,以下是不同史籍和专家关于“张献忠屠川”的历史叙述和认识。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是因“张献忠屠川”

B.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是因“清军屠川”

C.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与“张献忠屠川”无关

D. 明末清初四川战乱较多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中国古代战争比例变迁表》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北方

87%

76%

61%

68%

50%

29%

26%

南方

13%

24%

39%

32%

50%

71%

74%

 

以下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 中国古代的战争呈现出北多南少的格局

B. 中国古代北方经济比南方经济发达

C.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南迁影响战争比例的变迁

D. 中国古代南方战争的次数比北方的次数多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虽然秦汉确立了郡县制,但汉代和西晋两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仍实行分封制。以后虽然仍时有分封制的残余,但多是名义上的分封。据此可知

A. 分封制比郡县制更符合古代中国的国情

B. 分封制始终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

C. 分封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影响深远

D. 分封制维护了周朝的长治久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孟德斯鸠认为每一种形式的政府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每一种政体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正如他对法律的论述:“为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人民的;每个国家的法律竞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的,这种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他认为:“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原则(法律)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本身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感情。”并提出“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不用到极致决不罢休……从事物的性质来说,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限制权力”。

——摘编自钱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政体思想评析》

解读材料,并结合世界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政体与法律”拟一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东西方“人民”、“公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古今演变。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甲骨文的“7”(人)像人垂手侧面站立形,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有修养的人;甲骨文的“呷”(民),像被用一刃刺瞎眼睛(或低眉顺目)的人,“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或在人面前恭顺),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没有道德可言的群氓。

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摘编自万齐洲、冯天瑜《“人民”词义的变迁》

材料二  希腊城邦(polis)是政治(politics)的词根,公民(politest)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卡拉卡拉敕令)。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

      ——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的含义的变化和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