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ú)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 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 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 建置 | 作用 |
开皇三年 |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
大业元年 | 开通济渠。 | 接驳洛阳与淮河。 |
开元二十二年 |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 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B.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C.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
A. 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B. 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
C. 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
D. 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轼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中苏词革新的本质。从整体上观照,词的“雅化”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以文学表达理想与志向)”与“言情(以文学表达情感需求)”界限的过程,所以,陆辅之才说:“雅正为尚,仍诗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词。”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
——《两宋文学史》
材料二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波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词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在艺术特点上对宋词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