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关于近代西方某事件的记述:“口口口口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一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一一‘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文中“口口口口”最确切的内容应当是
A. 智者运动
B. 宗教改革
C. 文艺复兴
D. 启蒙运动
中国的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这主要是
①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②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③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 ④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
材料三:
材料四1978年,安徽风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79年,风阳全县粮食产全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1)材料一的“不愿少数富人专制”与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相符?
(2)罗斯福新政为解决材料二中的失业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农村“大包干”的实施有何作用?
(5)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己渐觉醒。”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三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
材料四: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世擘。
(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并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有哪些?
(4)毛泽东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根据材料四,指出张謇在发展民族工业上的主要贡献。
(5)请指出“实业救国”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难以实现的原因。
1982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逐步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终结了几十年的票证制度。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B. 体现了特区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C. 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意味着社会主义商品体系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