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梁启超
A. 坚持维新变法的主张
B.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
C. 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 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主张暴力反清
1866年郭嵩焘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A. 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B. 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 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社会危机的影响
B. 经济变迁的推动
C. 理学功能的更新
D. 中央集权的削弱
《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上奏朝廷,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因此,“(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这一建议体现了他
A. 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 B. 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
C. 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 D. 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 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 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