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8年到1961年,国家财政连年出现大量赤字。与之相伴随,出现了货币发行过多...

1958年到1961年,国家财政连年出现大量赤字。与之相伴随,出现了货币发行过多,市场不稳定的现象。为了消灭财政赤字,并稳定市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的有:一是努力增产日用工业品,扭转企业亏损,以增加商品供应,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大幅度压缩基本建设投资,以及其他各项事业费和国防费用,以减少财政支出。三是在保持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同时,对针织品、自行车、钟表、茶叶、酒类及某些糖果、糕点等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以回笼货币。这种作法

A. 实质是中央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B. 说明中共停止了大跃进运动

C. 表明政府利用市场调节作用恢复经济    D. 中共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A 【解析】“1958年到1961年,国家财政连年出现大量赤字”实际属于三年经济困难在财政方面的表现,“为了消灭财政赤字,并稳定市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指调整国民经济在财政方面的措施,实质是中央对“左”倾错误的纠正,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努力增产日用工业品,扭转企业亏损,以增加商品供应,增加财政收入”“实行高价政策”表明政府仍然大规模干预经济,仍然是计划经济,并非利用市场调节作用恢复经济,C、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上海开埠后,周边地区棉花种植迅速增多。19世纪80年代后,经由上海港输出的原棉,成为日本关西地区新兴棉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日商大阪纺织会遂提出在上海建立轧花厂,并于1888年开工。华商紧随其后在新闸、杨树浦设立棉利公司和源记公司。材料说明

A. 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 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互推动

C. 列强经济侵略催生了民族工业的诞生

D. 日本经济侵略推动了上海棉花加工

 

查看答案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所含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注:单位,万两,资料选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B. 洋务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C. 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税收入是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源

 

查看答案

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据此可推断

A. 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

B. 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C. 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

D. 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①

D. ④②

 

查看答案

明嘉靖后期,国家出现银荒,隆庆元年(1567),首次颁布《户部库藏钱法》:“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此举说明:

A. 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承认白银的货币地位

B. 明政府法令的目的是限制白银的使用

C. 政府注意规范商业经营形式

D. 政府意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