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敢将发辫剪除者。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威信的降低

B. 人们认识不断提高

C. 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 革命派的大力宣传

 

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甲午战争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清政府面对一次次的战争失败,不思进取,顽固守旧,使得清政府威信的降低,剪辫成为人民思想变化和反对清政府统治的象征,故A正确;剪辫行动主要原因并非是人们认识不断提高,而是人们对清政府态度的变化,排除B;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租界拥有享有独立行政权力的工部局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市政管理运转良好。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对租界分析错误的是

A. 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

B. 租界的存在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危害

C. 为保障国人生活的安全舒适树立了榜样

D. 作者对租界市政管理的赞美体现其立场

 

查看答案

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这次会议

A.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做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的决定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 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A. 政治外交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    D. 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

 

查看答案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概括地讲,是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的相关举措,属于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是

A. 农业合作化

B. 人民公社化

C. 家庭联产承包贵任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查看答案

1958年到1961年,国家财政连年出现大量赤字。与之相伴随,出现了货币发行过多,市场不稳定的现象。为了消灭财政赤字,并稳定市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的有:一是努力增产日用工业品,扭转企业亏损,以增加商品供应,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大幅度压缩基本建设投资,以及其他各项事业费和国防费用,以减少财政支出。三是在保持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同时,对针织品、自行车、钟表、茶叶、酒类及某些糖果、糕点等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以回笼货币。这种作法

A. 实质是中央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B. 说明中共停止了大跃进运动

C. 表明政府利用市场调节作用恢复经济    D. 中共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