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本纪》记载,宋朝雍熙二年九月赵光义“禁海贾”;明《续通考》记载:“凡外夷贡者,……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清圣祖实录》载康熙帝谕大学士、九卿等曰:“朕南巡时,见船厂问及,咸云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这些记载
A. 属于官修史料不足为信
B. 说明宋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
C. 无法确证古代外贸政策
D. 证明康熙时期鼓励海外贸易
《旧唐书》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王本立审其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武)则天大怒,乃赐死于家。”这说明唐朝
A. 中央政制发生变化
B. 监察机制运行混乱
C. 经济繁荣引发腐败
D. 儒学地位严重衰落
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A. 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
B. 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 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 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贞观政要·论封建》载:“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据此可知
A. 秦朝亡于毁灭传统
B. 周制有益稳固统治
C. 周朝以后仍有分封
D. 宗族政治便于集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中子工通,隋代大儒,生于由南入北的儒学世家。他从小聪慧,又好学上进,受其父兄教诲,学识大长,十五岁即考上秀才,十八岁时,负岌求学,二十岁西游长安,拜见隋文帝,献《太平十二策》,文帝悦而不用。遂“设教河汾,教授生徒,乃续诗书,下礼乐,修元经,赞易道”,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王绩在《游北山赋》自注中说:“此溪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唐初重臣房玄龄、魏征、李靖、杜如晦等人也与王通相识或有过交往。
王通著有《礼论》25篇,《续诗》360篇,《元经》31篇,《易赞》71篇。《中说》之作是他在授徒讲学期间师徒对问之作,以后由其他门人记录保存下来的。王通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之间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各取适合时代需求的内容加以统一;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主张,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因时而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王通还主张将“道”与“欲”对立起来,提出知命、穷理、尽性的道德修养方法。王通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
——摘编自张俊梅《论隋代大儒王通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韩宏韬《王霸之间:论王通的功业史观》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通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通的主要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约和法俄同盟条约,都规定了“自动卷入”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策,而是后者变得有特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一战就此爆发。
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亳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
——夏一东《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结盟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前结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