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 A. 孔子说:“周...

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

A. 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 《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 《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B 【解析】据题干“宗法制……血缘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反映了周承商制并有所损益,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宗,尊祖庙也……”反映了宗法制尊宗敬祖,体现了注重血缘关系的特点,故B正确;“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反映了分封制,故C错误;“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反映了等级秩序,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钱学森(1911—2009),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1935年赴美留学并任教。他认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经过中国政府与美国外交谈判,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说“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获奖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被授予颁奖词:“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奚启新《钱学森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领导“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学森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本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苏占领南部和北部的方案,得到苏联认可。1948年8月和9月,南方和北方分别建国。1950年6月,双方在发生军事冲突,朝鲜战争由此爆发。战争初期,朝鲜取得重大军事胜利。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局势逆转,同时美国放弃原有对台政策,公开保护台湾。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保家卫国。中朝军队收复平壤,并把联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局,迫使美国坐到了谈判桌前。1953年6月,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谭旌樵主编的《抗美援朝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初禁用金银交易,白银并不是合法货币。但市场经济萌发及扩大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白银货币化进程,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开发满足了对金银的社会需求。与此同时自明初后“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非拨给与王府,则欺隐于猾民”,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明中叶政府的赋役改革,以白银货币手段来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国赋役不均的状况依然严重。

万历初(约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谓之一条鞭。”改革后“凡百用费,皆取于官银,民间有本户粮差之外,别无徭役,自完本户粮差之外,别无差使,吏胥无所用其苛求,而民相安于无忧矣”。也实现“从古代赋役国家到近代赋税国家的转变。”

——摘编自万明《传统国家近代转型的开端:张居正改革新论》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和转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接受、改革了原国民政府、教会、私立学校和文教机构,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推广使用简化汉字,强调教育与劳动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1978年以后逐步下放教育管理权,大力发展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据金铁宽、吴式颖主编《中外教育大事年表》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迫于沉重的人口压力,大批破产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政府发给路费、耕牛、种子等并免征赋税。甘薯、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城市工商业进一步繁荣,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流民的垦殖方式十分原始,开辟农田采用撂荒式农业,砍伐林木也是不间株,只伐不植,破坏性开垦引发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淤塞和水患频发。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材料二随着经济发生巨变,新问题也层出不穷。狄更斯描绘兰开夏郡的焦煤镇:“一片不自然的红色与黑色,像生番所涂抹的花脸一般……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无穷无尽长蛇似的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冒出来”。秦晤士河“已变成伦敦的公共污水沟。每天大量令人作呕的混合物随水而入,而这水就是欧洲最文明之都居民的日常饮料。”随着农村人口涌向经济发达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一些工商业发达城市居民的疾病和体质恶化也日益严重。此时“自由放任”之风盛行,“藐视市政当局和嘲笑地方利益已成为一种风气”,以致市政议会及官员们对河流污染的治理迟迟未起步。

——摘编自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流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国经济出现的相似趋势,以及英国环境问题呈现出的不同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