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共同目标是
A.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实现君主立宪制
C.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D.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旋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末“新政”的推行
B.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
D.阶级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