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

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周恩来说此话的主要目的是

A. 强调保持政治力量联合的重要性

B. 肯定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的作用

C. 主张尽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要求蒋介石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A 【解析】周恩来认为由于孙中山联合各种革命团体、团结多方革命力量才取得辛亥革命的成功,实际上是赞同联合革命团体进行斗争的做法,强调政治力量联合对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性。这一讲话在抗战的背景下尤其具有重大意义,故A正确。周恩来旨在借鉴辛亥革命与北伐战争中政治联合的经验来推动抗战的进行,而不是强调辛亥与北伐的作用,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时间为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并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此项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周恩来对蒋介石的要求,此项无中生有,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幅形势图。据此图阴影部分判断,该图指的是

A.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分布

B. 武昌起义后的宣布独立的地区

C. 共产主义小组在全国的分布图

D.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形势

 

查看答案

苏联驻华顾问团的翻译曾这样形容广州的情形:“眼前浮现出无数集会和游行的场面……那是火热的革命时代,群众乐于参加革命运动……广州是能够进行这类活动而不必担心遭到镇压的唯一地方。”材料描述的广州处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

A. 颁布了《土地法令》

B. 处死了末代沙皇

C. 颁布了《和平法令》

D. 推翻了临时政府

 

查看答案

1894年6月18日,美国驻朝公使西尔向国务院报告,日本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汉城“肯定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并表示“造成目前困难局面的错误很显然都是由于中国人的行动,他们将军队派到朝鲜”。西尔的报告

A. 识破了日本挑起战争的企图

B. 力图维持东亚地区的固有均势

C. 建议美国支持日本的朝鲜政策

D. 体现丁美国对朝鲜局势的关注

 

查看答案

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

A. 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B. 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

C. 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

D. 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