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文官制度从源头上讲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文官制度从源头上讲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种选官制度。科举即分科取士,它是采用公开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其实质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经历唐的兴盛,宋的改革,明的强化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止,共一千三百余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选取了难以计数的官吏,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被西方国家吸收逐渐形成和建立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文官制度。

——摘自《科举制度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之一:“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蔡州之战是金国灭亡之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意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最后一次科考试题的命题意图,题目意在考查学生的何种能力?

 

(1)历史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形成了社会阶层流动机制,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2)原因: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 世界意义:形成了西方现代文官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标准通过考试录用官员,一方面顺应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官员的素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3)意图:当时清政府面临列强环伺的问题,如果远交近攻,会不会引狼入室?尤其是对付日本,要不要结交俄国?金、元的兴起,已经牵扯了辽、金的大部分精力,宋为了图燕赵土地,才跟更强大的联合,去对付较弱的。不能因为急于消除眼前的小患,养成长久的更严重的大患,意在问考生“以夷制夷”是否可取。 能力要求:注重以史为鉴,考察考生以史论今的分析能力,通过历史的兴替来明白当世的治国之术。 【解析】由“科举即分科取士,它是采用公开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其实质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结合所学知识从打破特权、扩大来源、提高素质、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回答即可。 第一问由由“科举即分科取士,它是采用公开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其实质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概括即可。第二问由“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可以概括出形成了西方现代文官制度;另外结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从文官制度可以提供人才、提高效率和推动经济发展角度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晚清中国学习西方策略是否合适回答;意图结合诗句以及历史史学功能回答即可。本题第二小问属于难点,学生很难突破材料中史料的意图,解题关键要结合材料这时间1905年,暗指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借用古代历史讽刺现在。体现出史学以史为鉴的功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于上述活动,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愿望

B.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反恐政治合作组织

C.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体现了中国走向世界由经济发展延及国际秩序

 

查看答案

在纪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60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上,邓颖起说:“学习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榜样,在认清历史的必然趋势以后,拿出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来,排除一切干扰,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抉择。”其谈话意在说明

A. 国共合作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B.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重温国共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D. 港澳成功回归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

 

查看答案

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美国这一政策

A. 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

B. 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 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D. 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从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计划安排南方民主人士到哈尔滨居住一段时间,待大军渡江后再南下至北平。随后,“北上计划’’改为到吉林、长春、抚顺、鞍山、哈尔滨等地方去参观学习。“北上计划”的改变反映出

A. 解放战争开始进入了决战阶段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C. 民主人士成为两党争夺的焦点

D. 解放区社会发展的欣欣向荣

 

查看答案

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周恩来说此话的主要目的是

A. 强调保持政治力量联合的重要性

B. 肯定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的作用

C. 主张尽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要求蒋介石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