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A. 门第观念依然较浓厚

B. 科举中贪腐现象严重

C. 科举重经世策论之才

D. 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A 【解析】从材料“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三次上书宰相,也希得荐举”可以看出即使是在科举制下,门第观念依然很重,否则即使有才能也不一定科举成功,所以应选A。材料没有涉及贪污腐败现象,故B错误;C属于开始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说法绝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蔡忠惠公文集》载:“中书不知与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之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参与军事讨论),谓兵非职事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查看答案

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 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B. 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 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D. 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贵族世袭

D. 宗法观念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两百多年来,美国的宪法虽然没有根本的改变,但它却仍然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美国宪法的变化和发展……是通过对宪法的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司法解释、宪法惯例及国会和总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等形式来实现的……美国宪法的第二十二条修正案……于1951年2月批准生效,该修正案规定,无论任何人,当选总统不得超过两次。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有的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材料四指出,195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对总统任期作出了明确规定。导致美国制定这一宪法修正案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