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A. “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 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C. 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 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 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B. 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 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要求反对帝国主义
C.明确提出新三民主义
D.特别重视民生主义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 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19世纪晚期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能印证此观点的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 设议院,开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