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较大规模的留学热潮。其中第一、四次留学热潮的初衷分别是
A. 富国强兵、建设祖国
B. 光宗耀祖、创业立业
C. 开启民智、实业救国
D. 科技救国、成就自我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 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B. 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 引入的国家相对单一
D. 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我们中国人贪惰成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做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种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他的意图是( )
A.提高民族素质,迎接社会主义
B.批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流毒
C.表达其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态度
D.将创建工人阶级政党提上日程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 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 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 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 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A. “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 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C. 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 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 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B. 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 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