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情况。由此可以...

下图是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情况。由此可以看出

A.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政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曲折性

C. 君主观念逐渐淡化直至被抛弃

D. 民族危机程度直接影响着民主思想的宣传

 

B 【解析】如果国人对民主的理解不断深入,那么“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的趋势应该是一度上升而不是象图表中那样几经波折,A项排除;解决此题应抓住关键词句“民主一词使用数量”,图表中的①是1864-1894年,此时处于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民主一词使用数量”很少,②是1894-190年间及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此段时间“民主一词使用数量”曾出现一个高潮,但很快回落,③是1900-1908年间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到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借立宪之名,强迫国民继续忍受君主专制制度,此段时间“民主一词使用数量”达到一个巅峰,还有一次小高潮,但还是又回落了,④是1908-1914年自清政府《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又有两次小高潮和一次低谷。综上所述充分说明了政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和曲折性,B项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916年袁世凯还曾称帝,排除;D项中的“直接影响”不确切,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10月,在东经123度、北纬39度的大东港(史称大东沟)海域进行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发现60多枚铜钱、完整的鱼雷引信、以及CHIHYüAN的瓷盘上标记着“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中国皇家海军)等共计60个种类、12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对研究某一历史事件极为珍贵。以下关于这一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完全确立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促使清政府改变传统的经济政策

D. 表明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

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洋务企业的兴衰    D.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统治集团形成这样的认识,宰相不应限于政务细节之中,而应更加务虚,所谓宰相器者,应知大体,有宽仁的长者之风。这一认识主要基于

A. 防范丞相擅政    B. 稳定统治秩序    C. 重建儒家信仰    D. 抑制军功新贵

 

查看答案

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 根源于小农经济占主导

B. 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

C. 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D. 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查看答案

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说明孔子

A. 主张“爱人”

B. 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C. 主张变法革新

D.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