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国会内外的孤立主义势力和孤立主义思潮对罗斯福的对外...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国会内外的孤立主义势力和孤立主义思潮对罗斯福的对外政策影响很大,罗斯福在就职前出版的《向前看》一书中,明确申明:“不要也不应该将美国拖进欧洲或任何地方的政治争论中。”……针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并不是不想参战,有的垄断集团就认为,在欧亚两洲发动战争和实行经济军事化是美国摆脱危机的出路,但何时参战能最大限度的捞取好处,这需要仔细考虑、斟酌……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美国人就起来反对美国卷入欧洲战争。……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影响下,美国在推行绥靖的同时宣布中立,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在国际关系中的有利地位与交战国双方进行贸易往来,大发横财。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才对日宣战。

——摘编自薛艳萍《论二战前期美国保持中立的原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在二战前期保持中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1)原因:罗斯福外交政策受到孤立主义的影响;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英法绥靖政策的影响。 变化:由中立到参战。 (2)影响:组织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快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析】依据材料中“国会内外的孤立主义势力和孤立主义思潮对罗斯福的对外政策影响很大”“美国摆脱危机的出路”“美国人就起来反对美国卷入欧洲战争,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影响下”的信息归纳回答。 依据所学从反法西斯以及加速二战进程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官……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

清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买卖的放开,将人口与土地绑缚在一起已经显得没有意义了。……土地集中已达无可复加的地步。……“以田为经,以丁为纬”征收赋役会影响政府收入。因为“丁额无定,丁银难征”造成不少的钱粮亏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董之燧提出“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同年在广东先试行,并由此拉开了全国“摊丁入亩(地)”改革的序幕。……大规模开展是在雍正年间。……此后,“地丁合一”基本上成为了全国统一的赋税制度。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初经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经济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建国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

年代

主要交通工具

50年代

主要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

1950年8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60年代

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公里,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

70年代

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

80年代

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

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

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90年代

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

21世纪

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

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

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

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年—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

材料二:美国素有“儿童天堂”之称。在美国人的社会福利观念里,儿童不仅是值得同情的无辜弱势群体,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相信儿童是未来的希望,管好他们是管好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殖民时代,宗教组织在早期的儿童救助方面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犹太教、基督教等其他教派也在儿童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里的孤儿、弃儿越来越多,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原有的儿童福利院存在很多问题。从前人们认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应该主要依靠民间组织的想法被放弃,美国政府开始主动承担其国民福利的责任。在儿童福利方面,政府通过不断的立法确立了一系列方案,一套完整的儿童福利体制逐渐建立。……美国的儿童行政服务项目繁多,能满足各类儿童的不同需要,中央由儿童发展局统一规划和领导,行政主管机构强劲有力,能发挥人群服务的特质。

——百度文库:《儿童福利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美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查看答案

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 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B. 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 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D. 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查看答案

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是

A. 《社会契约论》

B. 《论法的精神》

C. 《理想国》

D. 《纯粹理性批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