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该制度是 A...

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该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世官制

 

C 【解析】“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是指中央集权过度,该制度应当是郡县制,故答案为C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较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排除A项;宗法制和世官制不是地方行政制度,与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左转·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下列制度中与“祀“联系最密切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二千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查看答案

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中国和古希腊都出现了邦国林立、战乱纷争不断的局面。

孟子认为春秋以来无义战,用战争那样残酷的手段是不能统一天下的,统治者要是能够做到“不嗜杀人”,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柏拉图在其晚期著述《法律篇》中,主张以法律手段来抑制城邦间无休止的战争,认为“最大的善既不是对外战争也不是内战(但愿我们永远不要诉诸两种战争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人们之间的和平与善意”,法律应服务于城邦间最大的善,成为和平而非战争的工具。

依据材料,比较孟子和柏拉图对战乱局面的态度。

 

查看答案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

A. 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 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 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查看答案

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