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关键因素是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美邦交正常化

C.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 中美关系的缓和

 

D 【解析】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故答案为D项。中日建交并不是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影响下实现的,排除A项;中美邦交正常化是在1979年,在中日建交之后,排除B项;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不是中日建交的直接因素,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1971年7月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著名照片。此次会谈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①邀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日期及准备工作

③就中美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谈

④商讨《中美建交公报》的具体内容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珍妮·克莱格在其著作《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此处的“开花结果”指的是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曾对一国际会议发表社论: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来寻求对于有关双方都是光荣的、公平的、合理的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印度支那能够早日实现停战和恢复和平。该国际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查看答案

在20世纪50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服饰各异。“一样是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一样是穿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中国代表在这一会议上

A.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 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

C.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

 

查看答案

2017年夏,中印在西藏洞朗地区发生对峙。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方针

D. 不结盟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