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升发明的泥活字传入欧洲400年以后,德国人约翰内斯·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开始使用铅合金浇铸活字排印书籍。谷登堡对印刷术的发明创新发明推动了
A.中国宋明理学的传播和地方教育的普及
B.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进程
C.中国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的繁荣
D.欧洲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元朝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授时历》其名称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说明( )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的特色
②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 “重农”政策的体现
③中国古代很早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古人云:‘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A. 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衣食问题
B. 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 能够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
D. 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更好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
A. 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B. 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
C. 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
D. 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下图是龙门二十品(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其中“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 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
B.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C. 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
D. 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