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纸烟,若小眼镜……用者辄置极刑。罗稷臣星使之弟熙禄,自河南赴津,有洋书两箱……途次被匪(指义和团)系于树下,过者辄斫……一仆自言相从多年,主人并非二毛(指说洋话、用洋货的人),亦为所杀。”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义和团
B. 中外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C. 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运动
D. 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1853年2月,阿礼国在给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文翰的报告中说,“我以为……不去及时地、坚决地采取这类行动,则那些(在长江中下游的利益)……会被政治的解体和无政府状态所彻底毁掉,而只要及时行动,我们却又是有力量扭转这样的局势的”。材料反映出
A. 清政府寻求列强支持以维护统治
B. 义和团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 义和团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D. 列强可能武装干涉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它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 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
B. 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 外来侵略势力的干涉
D. 近代农民阶级不具有革命性
《华尔街日报》发文称:“对于东方迅速崛起的引擎中国来说,其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开的——出人意料、令人震惊的失败和不复存在的往日辉煌。”促使中国开始“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的事件
A. 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B.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 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为了及时应对紧急军事行动,在距离皇帝寝宫仅50米处设立一个机构,选择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听差,而且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该机构的设置
A. 对皇权形成很大的制约作用
B. 适应了皇帝集权的需要
C. 解决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
D. 中枢权力体系趋于完善
“其实明朝之所以出现内阁制,其实说穿了就是对皇帝稍微偷懒的逐渐发展的一种自然性补偿。”这实际上说明内阁
A. 利于决策的科学性
B. 上升为最高决策机关
C. 部分的限制了君权
D. 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